“莫”是“暮”的本字。莫,甲骨文(林莽)
(日,太陽),像太陽
隱沒在叢林
之中。造字本義:動詞,太陽下山,陽光隱入叢林草野。有的甲骨文
將叢林
改成草叢
。金文
篆文
承續甲骨文字形
。“莫”的“太陽下山”本義消失后,隸書再加“日”另造“暮”代替。隸書
將“艸”
誤解成兩只手而連寫成“大”
。日在草上為“早”* ,日在草中為“莫”(暮),日在樹下為“杳”* 。 古人稱日升而天地分明為“旦”* ,稱日落而天地不分為“莫”(通“暮”* )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附一 文言版《説文解字》: 莫,日且冥也。從日,在艸中。
附二 白話版《說文解字》: 莫,太陽快下山。字形采用“日”作邊旁,像太陽落在草叢中。
①本義,動詞:太陽下山, 陽光隱入叢林草野。 本義多由“暮”代替
莫,日且冥也。從日,在茻中。——《說文 • 茻部》
莫,夜也。——《廣雅》
不夙則莫。——《詩 • 齊風 • 東方未明》
日莫人倦,齊莊正齊,而不敢解惰。——《禮記 • 聘義》
莫夜月明。——宋 • 蘇軾《石鐘山記》
②動詞:沒有,無。 該該項只見于古文 ( 莫或止之 / 諱莫如深)
莫能守。——《墨子 • 公輸》
莫之許。——《三國志 • 諸葛亮傳》
③副詞:不,別。 莫不 莫大 莫道 莫講 莫說 莫言 莫怪 莫教 莫得 莫非 莫如 莫須有 莫不是 莫過于 莫可奈何 莫可名狀 莫名其妙
莫衷一是 莫逆之交 / 愛莫能助 高深莫測 閑人莫入 一籌莫展
曰歸曰歸,歲亦莫止。——《詩 • 小雅 • 采薇》
于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,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,莫知其所蹤。 ——《史記》
莫愁前路無知己。——唐 • 高適《別董大》
莫相知。——唐 • 柳宗元《三戒》
莫敢過其門。——唐 • 柳宗元《童區寄傳》
故莫能知。——宋 • 蘇軾《石鐘山記》
莫敢違。——《資治通鑒 • 唐紀》
莫。甲骨文的莫字為鑲嵌結構,中間一個日字,上下均為艸。上下艸字相疊讀作莽,意為茫茫大草原。莫字記錄的其實是草原日落的景象。在山區太陽落山后,并未落入地平線或海平面下,天色還能亮好一會,人們稱為黃昏或者傍晚,山區的天色是漸漸暗下來的。而在大草原,一望無際都是平地,一旦太陽落盡就完全沒入地平線下,天色很快就會昏黑下來。草原先民就稱日落后太陽完全沒入地平線下的昏黑時光為莫時,大草原或平原地區的莫時要比山區黃昏或傍晚的天色要昏暗得多。莫字描繪的是草原或平原地區太陽沒入地平線的景象,莫與沒同名,所以讀音與沒相同。楷書雖然將莫字下部的艸隸變為大,但并未改變莫字的草原日落景象,下部的大字可以看做是先民在大人的帶領下禮送草原日落。
漠:沒有水。 慕:不公開,心向往。 墓:用土埋了看不見。 寞:家中無人并且昏暗。 摸:昏暗中伸手觸碰他物。 摹:看不清楚字卻還要照著其樣子寫。 驀:轉眼之間,馬跑走了,不見了。 募:不靠強力獲取,只靠道義獲得 嫫:女性特征不明顯的女性。(丑女) 幕:導致昏(或暗)的巾。 膜:導致昏(或暗)的肉,這個肉特征就是薄。 模:木被做成復制土坯的木框,部分被挖,剩下來的部 分不象木。 饃:甘肅地區的主食。(中國古人認為的太陽下沉地點 在甘肅,《堯典》記載:帝堯派遣皇家天文官 “和 仲”居住在甘肅,負責每天禮送太陽下山)
評論通告: |
1、 “象形字典”存在的問題很多,需要大量更新字形資料和修改解說。但為了集中精力提高字典擴展的工作進度,本站長將減少網頁更新,并 從2015年4月12日開始兩年左右的時間里,原則上不再回復網友們的評論,直至4000字頭的擴展、網站改版升級的任務結束。改版后網站將 加強用戶評論互動功能,并在會員中心提示評論的回復狀態;在網頁的評論位置,可以根據評論主題、評論日期、用戶昵稱,查看所有評論。 2、 請用2-7字的標準中文昵稱提交評論。使用含義不明的單字、拼音、單純數字串、字母串的評論,將無法通過審核。謝謝配合!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