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昬”是“昏”的異體字。昏,甲骨文(氏,即“氐”、亦即“低”,垂在地上)
(日,太陽),表示太陽從空中垂落地上。有的甲骨文
將“氏”
寫成“氐”
(低垂),明確日落含義。造字本義:名詞,太陽從天空墜向地平線、天地間光線變暗的傍晚。篆文
將甲骨文字形中的
寫成
。隸書
將篆文字形中的
寫成
。隸書異體字“昬”用“民”(眠)代替“氏”(低),表示日落而眠。古籍多以“昏”代替“昬”。太陽西沉為“昏”;太陽落山為“暮”* ;月亮初升為“夕”* ; 月高人靜為“夜”* ;安定入宿為“冥”* ;晨光微露為“曙”* ;太陽升高為“曉”* ;月盡日出為“朝”* ;日浴草木為“早”* ;荷鋤出工為“晨”* 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附一 文言版《説文解字》: 昏,日冥也。從日,氐省。氐者,下也。一曰民聲。
附二 白話版《說文解字》: 昏,日落西山。由“日”、有所省略的“氐”構成。“氐”,是“下”的意思。有一種說法認為,“昏”字以“民”為聲旁。
①本義,名詞:太陽落向地平線、光線暗淡的傍晚。 晨昏 晨晨昏昏 / 黃昏
昏,日冥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昏以為期。——《詩 • 陳風 • 東門之楊》
枝柯上蔽,在晝猶昏。——吳均《與朱元思書》
幽暗昏惑。——宋 • 王安石《游褒禪山記》
風雨晨昏。——清 • 袁枚《祭妹文》
②形容詞:暗淡的,光線不足的。 昏暗 昏黑 昏黃 / 天昏地暗
秋天漠漠向昏黑。——杜甫《茅屋為秋風所破歌》
③形容詞:神志不清的,糊涂的。 昏花 昏厥 昏迷 昏眩 昏睡 昏君 昏聵 昏亂 昏庸 昏昏沉沉 昏頭昏腦
我獨若昏。——《老子》
不昏乎其所已知,而昏乎其所未知。——《呂氏春秋 • 有度》
重昏而終身。——《楚辭 • 屈原 • 涉江》
甲骨文的昏,指黃昏,太陽伏在地上。而金文的昏,指人繞一棵樹轉圈,轉多了,自然頭昏腦脹。利簋銘文:武王征商,惟甲子朝,歲鼎。克昏夙有商。……金文“昏“,是否應該補上?!
會意。字從日,從氏(shì),氏亦聲。“氏”義為“基底”、“基本面”、“受物面”,引申為“大地”、“地平面”、“地平線”。“氏”與“日”聯合起來表示“太陽已下到地平線以下”。
昏。“氏”表示:氏族。“日”表示:日落。 《說文》:“昏,日冥也。從日,氐省。”傍晚,太陽抵山,西方天空出現絢麗的晚霞,人稱火燒云。日頭落盡,大地上最后一縷陽光消失,天色漸漸暗下來,晚霞由火燒云慢慢變成灰云,灰云暗下來成為黑云。古代氏族的搶親隊伍,身穿黑衣面涂煙煤扮做匪徒,趁著日落的黃昏時刻,浩浩蕩蕩出發去搶鄰近部落的女子。搶親不是戰爭,不能把人打死,只能打暈過去,使其暫時失去意識和反抗能力,使搶婚順利進行即可。 日落晚霞變灰云,氏族搶親趁黃昏。昏由“灰云”得名,表示:光線不足、光線暗淡、視物模糊、傍晚、神志不清,糊涂等意思。
評論通告: |
1、 “象形字典”存在的問題很多,需要大量更新字形資料和修改解說。但為了集中精力提高字典擴展的工作進度,本站長將減少網頁更新,并 從2015年4月12日開始兩年左右的時間里,原則上不再回復網友們的評論,直至4000字頭的擴展、網站改版升級的任務結束。改版后網站將 加強用戶評論互動功能,并在會員中心提示評論的回復狀態;在網頁的評論位置,可以根據評論主題、評論日期、用戶昵稱,查看所有評論。 2、 請用2-7字的標準中文昵稱提交評論。使用含義不明的單字、拼音、單純數字串、字母串的評論,將無法通過審核。謝謝配合! |